行业新闻

重视统计数据 揭示物流发展规律

发表于:2015-04-17 09:21

       时下,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进入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其根本特征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物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这不仅是促进物流发展之需,更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与物流互动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要从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视野来准确把握物流发展规律,必须高度重视统计数据。

一、降低物流成本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物流成本受到高度关注并非偶然,而是由宏观经济发展的根本变化决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通过统计数据,尤其是基于国际比较的统计数据,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物流发展的这一个大局。

通过统计数据,把握物流发展规律。发展现代物流是一个国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转型升级最核心的内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其根本的特征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发展经验表明,物流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突破口。根本原因在于,物流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而是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贯穿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全过程。物流不仅服务于生产制造,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也就是说,现代物流的优化发展,提高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成本。

通过统计数据,把握物流发展基本格局。基于国际比较的物流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尽管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美国、日本一倍左右,而且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当前,在劳动力成本、能源资源成本刚性上涨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是最有效的途径,具有紧迫性,而且潜力巨大。

1: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物流费用及其与GDP的比率(2012年)

 

区域
国家
2012年GDP
(十亿美元)
2012物流费用
(十亿美元)
物流费用与GDP比率(%
北美
加拿大
1819.0
163.7
9.0
美国
15680.0
1334.6
8.5
欧洲
法国
2609.0
247.6
9.5
德国
3401.0
299.7
8.8
亚洲太平洋
中国
8227.0
1480.9
18.0
印度
1825.0
237.1
13.0
日本
5964.0
506.9
8.5
韩国
1156.0
103.9
9.0
南美
阿根廷
475.0
57.0
12.0
巴西
2396.0
277.9
11.6
全球
71830.0
8350.6
11.6

 

数据来源:Armstrong Associates Inc.

如果放到全球背景下来把握我国物流发展大局,尤其是从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核算历程来看,我们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宏观物流成本核算起源于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1962年,美国哈佛大学Heskett J.L.教授提出了较系统地宏观物流成本(Macroeconomic logistics costs)核算方法,并逐渐成为美国、日本、韩国、南非等世界各国通用的方法,我国的物流统计核算也采用此方法。宏观物流成本具体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管理成本。1973年,美国Cass信息系统公司开始计算美国的宏观物流成本,现在每年将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物流年度报告》上。1980年,美国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7.2%,位于较高水平,如表2所示。

2:1980年-2012年美国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

 

年份
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
年份
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
年份
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
1980
17.2
1991
10.6
2002
8.8
1981
16.2
1992
10.0
2003
8.7
1982
14.5
1993
9.9
2004
8.8
1983
13.3
1994
10.1
2005
9.4
1984
13.4
1995
10.4
2006
9.8
1985
12.4
1996
10.2
2007
9.9
1986
11.6
1997
10.2
2008
9.3
1987
11.4
1998
10.1
2009
7.8
1988
11.5
1999
9.9
2010
8.2
1989
11.7
2000
10.2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