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把单纯的运输当做物流,但事实上物流是为货主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过程。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服务概念,最根本的是缺乏在物流服务过程中为货主提供信息告知服务。物流服务中的信息告知服务包括向货主提供货物的装载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状态等信息。”北京交通大学物流所所长王耀球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王耀球指出,过去,货主把货物交给物流公司后,得不到完整的信息告知服务。物流公司不能按照货主所提出的要求和时间点,完满地完成货物在运输全程所需要的物流服务,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公司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告知服务,就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货物为本”。
王耀球说,在目前的物流运输过程中,还存在货物存运手续太过复杂的问题。像这样一些在物流服务中不被人看中的细节,导致了物流服务质量的下降。相当一部分工作在物流服务开始之前,即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流程,但很多物流企业和运输公司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互联网+”助力现代物流业再发展
《意见》和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都共同提到了“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度融合后将对我国的物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王耀球表示,《意见》是从宏观层面上,希望能够提升运输业、物流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让物流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货主进行有效的服务与沟通,改善物流公司的信息告知服务和资金结算服务,以及网下的物流服务。当有特殊的货物需要运输时可以用视频影像方式,把货物的装卸情况以视频的形式反馈给货主,使货主对货物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水产运输为例,假如要从青岛运一批水产到北京。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接收货物的一方没有事先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这批水产在途中的氧气、温度、湿度以及水产存活率的相关信息,就不好根据货物现在的质量状态进行定价。”王耀球说。
王耀球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现在的大企业正在裂解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规模、大批量、成批次的初级原材料运输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多品种、小批量、小规模、多频次的工业半成品或制成品的运输需求在不断上升,并且要求有明确的到达时间。这种情况使得物流的服务业态和物流的成本变化和我国的产业升级相适应,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物流已主要服务于电子商务。